有些年份材料軼缺,而有些年份,如乾隆三十六年、乾隆三十八年以后至乾隆四十三年以前之間,《養心殿造辦處行取清冊》并沒有該年份新進紫檀木數量的詳細記載,但是在《乾隆三十八年造辦處文檔》里卻有該年內務府造辦處敕,文粵海關采買紫檀木的記載:“四月十七日……養心殿造辦事務郎中觀珠為移會事經本處大臣折奏,查得乾隆三十五年內因庫貯紫檀木不敷應用,曾經奏準交粵海關監督采買紫檀六萬斤運京,以備成造活計應用,于乾隆三十六年十一月內該監督德魁運到紫檀木六萬四千五斤,奴才等派內務府郎中誠意,員外郎四福會同造辦處官員等詳細逐漸查驗,體堅實者少,多系空心曲彎水裂之件,內可得材料四至五成至七八成者,核計實得料三萬三千余斤,所剩二萬七千斤只堪做零星碎小什物,不得大件材料,業經奏明核咸在案今查自三十六年十一月起至三十八年三月底,盯陸續成造活計已經實用過紫檀木三千十二斤,現做未完活計,暫領紫檀木四萬二千三百二十五斤十四兩,僅存紫檀木一萬四千七百七斤二兩,俱系空心彎裂件數并碎小回殘,只堪做小式活計,奴才等伏思若遇大件活計,臨日時向粵海關行文采買,誠恐途路遙遠,一時不能濟用,査粵海冊報紫檀木每斤連運價用六分三厘零,較比造辦處在京采買每斤一錢七分之例,省用銀一錢六厘零,價值既省貴懸殊,請照前交粵海關監督德采買紫檀木六萬斤運送來京,以備成造活計,應用并令采買適用件料,毋得仍買彎裂空心之木,致多不便等因,于乾隆。十八年四月十二日具奏奉旨知道了,欽此。欽遵相應移會該監督遵照辦理可也。
又據乾隆四十五年粵海關采買紫檀木檔67記載:“造辦處謹奏查得乾隆三十八年四月因庫貯紫檀木不敷應用曾經奏明交粵海關監督采買紫檀木六萬斤運以備應用等因在案,嗣經該監督于乾隆三十九年起到四十三年六次共陸續解交過紫檀木六萬斤,俱經按次奏明貯庫,查此七年之中,陸續成造活計已用過紫檀木二萬五千二百九十七斤十三兩,已在各作成做未完活計暫領過紫檀木二萬七千九百九十三斤十一兩八錢,今庫存紫檀木只余六千七百余斤,奴才等查造辦處承辦傳做活計每年需用紫檀木甚多,若到臨時需用再行令粵海關冊報紫檀木每斤連運價用銀六分三厘零,較比較造辦處在京購買每斤一錢七分之例,其價值之省費迥乎不同,查自二十五年起曾經派辦過四次,今起仍照向例交粵海關監督圖明阿采買紫檀木六萬斤,運送來京,以備成做活計應用,并令該監督務采須采買適用件料運京于成做活計,方為有益,為此謹奏。于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具奏,奉旨知道了,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