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句筆下所記的“紫被槽就是中國唐代樂器曲項琵琶上的重要組成部分“琵琶槽”,琵琶槽本是琵琶工藝制作中非常考究的部分,因為它與琵琶的音質、音色共鳴都有著直接關系,故曲項琵琶槽一般采用較為優質的木材做成,而紫檀木因為木質堅實,紋理細致,色澤晶瑩、美觀,故被唐代的工匠選為制作琵琶的上好材料。從現存的實物來看,今天在日本正倉院所藏的唐代文物中,就有一件螺甸紫檀五弦琵琶琴,這件紫檀五弦琵琶琴,為上述詩文中的記載提供了具體的物證證。
而據史料可查,在中國古代宮廷中最早使用紫檀,也開元時,收集天下圖書:乙丙丁四部各為一庫,置知書官八人分掌之。”其集賢院御《舊唐書》記載唐在唐代這一時于期,牙簽;史書庫鈿青牙軸縹帶經庫皆鈿白牙軸,黃縹帶唐代子庫皆雕主紫檀軸,紫帶,碧牙簽可知,綠牙簽就有用紫檀木雕成的書軸。另外,《府里書庫的“子庫”中開元時于以紫檀木作書畫軸頭的村輟耕錄》里也記載了唐代實“唐貞觀開元間人主崇尚文雅其書畫皆用紫龍綢綾為表《玉海》卷八記載:“唐綠文紋綾為里,紫檀云頭杵軸中和節,賜尺鏤牙尺紫檀尺,李泌請以二月朔為中和節典中尚令二月二日進鏤牙尺紫檀尺
明代文人李栩所著的《戒庵老人漫筆》里則唐代女皇武則天為其寵禽打造紫檀棺材的典故:“唐武后后畜一白鸚鵡,名雪衣,性靈慧,能誦心經一卷。后愛之,貯以金籠,不離左右。一日戲曰:‘能作偶求脫,當放出籠雪衣若喜躍狀,須臾朗吟曰:‘憔悴秋翎以禿衿,別來隴樹歲時深。開籠若放雪衣女,常念南無觀世音’。后喜,即為啟籠。居數日,立化于玉球紐上,后悲慟,以紫檀作棺,葬于后苑從上述文獻記載可知,早在唐代,我國古代的能工巧匠們就已經用紫檀木打造器物了,但這時的紫檀木,主要還是被用作樂器“琵琶”上的部件“琵琶槽”或卷書的畫軸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