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述記載可知,清末光緒年間,慶親王奕劻在河北遵化菩陀峪為慈禧修建陵寢時,提議其陵寢內大殿的建筑材料使用“黃花梨木”:“大殿木植,除上下檐斗科,仍照原估,謹用南柏木外,其余擬改用黃花梨木,以歸一律。”
以上為《大清德宗皇帝實錄》《光緒宣統兩朝上諭檔》中有關“黃花梨木”的文獻記載,慶親王奕劻在修慈禧陵黃花梨木獲得批準。但是我們今天所看3到的建議使用大殿的建筑材料是否確實采用黃花梨木制成呢?慈禧陵內此筆者特地打電話向曾任清東陵文物管理處研究室主任的徐廣源先生請教,得到徐先生的肯定回答,據徐廣源先生說,清陀峪定東陵慈禧陵內的大殿使用了黃花梨木作材料,這在清代陵寢中是極為奢華的。
筆者后來又找來徐廣源先生所著的《清朝皇陵探奇》一書該書詳細記載了慈禧陵的修建及重修經過。慈禧的菩陀峪定東陵于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八月二十日破土興工,經過六年的緊張施工,于光緒五年六月建成。但是光緒二十一慈年八月,東陵守護大臣上奏朝廷,說菩陀峪萬年吉地各建定因連年雨水過多,多有滲漏、糟朽、爆裂、酥堿等情形,要求派人査戡,抓緊修理。慈禧于是抓住這個機會,從中大做文章,最終又進行了耗資巨大的重修工程。在重修工程中,原菩陀峪定東陵內的方城、明樓、寶城、大殿等一律拆除重建,光緒二十二年九月下旬,慈禧陵大殿拆卸完畢。發現部分大件木構件有糟朽裂縫現象,這是原估時未料想到的。經過現場勘視,決定將235件大木件中的208件更換為新木件,僅留7用27件。負責慈禧陵維修的奕劻、榮祿為討好慈禧,,決定將三殿所有大木構件全部改用珍貴的黃花梨木,“慈禧陵隆恩殿和東西配殿,除斗拱使用楠木外,其他所有木料全部改用黃花梨木”,這與筆者在《大清德宗皇帝實錄》里所看到的慈禧陵大殿采用“黃花梨木”的文獻記載是相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