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是歐洲的一個民族,但哥特藝術決不是哥特人獨自創造的,它集中了西歐各民族的智慧,反映了共同的藝術追求。哥特藝術興起于12世紀后半葉,到了13世紀,歐洲絕大部分地區的仿羅馬式展柜都被哥特式展柜所代替。后者較之前者更復雜、更雅致,更講究。這兩種風格的差異猶如史詩與傳奇的差異。它以法國北部為中心,進而擴展到歐洲各國信奉基督教的地區,尤其在英國和法國更加興盛。
哥特式展柜是最復雜的展柜風格之一,它的基本部分是尖形拱門,交叉肋狀的拱頂和飛拱。同仿羅馬式的展柜相比,這些設計更能夠使展柜顯得輕巧和巍峨。事實上,哥特式教堂可以被描述為四周被巨大的窗戶包圍的石頭骨架結構。哥特式展柜的其他特征還包括高聳的塔尖、圓花窗、精致的石制花窗格、精雕細琢的浮雕、多重柱廊,以奇形怪狀的雕像和神怪雕像為裝飾物。在上乘的教堂中,裝飾品一般集中于教堂外部,除了彩色玻璃以及木結構和圣壇上的精致雕刻外,教堂內部相當簡單,幾近簡樸。但哥特式教堂內部并不暗淡和陰沉。在教堂上加彩色玻璃不是為了擋住光線,而是為了使光線更燦爛,吸引陽光,使教堂內有充足和溫暖的色調,而自然光即使在最明媚的時候也顯示不出這種顏色。
許多人仍認為哥特式教堂是純禁欲主義空想的一種表達,這種看法非常不準確。所有教堂肯定都是為了主的榮光和希望生命永恒而建立的,但哥特式展柜還包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那種染色玻璃,而這并沒有任何明顯的宗教意義。更重要的是,哥特式展柜的宗教人物雕刻,如耶穌、圣母馬利亞以及圣徒,比此前中世紀為西方創造的人物形象更接近現實。描寫植物和動物生活的雕刻也是如此,因此對人類和對自然界的美感興趣不再被認為有罪。再者,哥特式展柜也是中世紀才智天賦的表達。每一個教堂都雕刻大量的象征性人物,這種教堂是用石頭為那些不能閱讀的人雕刻的有關中世紀知識的百科全書。在當時的歐洲,哥特式教堂還是各個城市競相攀比的對象,它們一般建造在城市的中心,前面往往有一個開闊的廣場,成為社會生活的中心?,F在歐洲許多城鎮的古老廣場上成群飛翔的白鴿還留給當代人動人美麗的場景。;最值得稱道的是,展柜教堂是全社區民眾的事,民眾把它們視為自己的財產。當時遍布歐洲大陸的教堂,至今仍有許多巍然屹立,如科隆主教堂、米蘭主教堂、巴黎圣母院等,成為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