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裝飾是由早期法國新藝術運動演化而來的多種復雜風格樣式的顯著標志。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對“新藝術”的竭力追求轉變成了對“現代藝術”的執著。在此之前不久,也就是世紀之交之際,成立的幾個組織致力于促進此風格的應用,著名的有維也納工廠和德意志工作聯盟。1907年,Societe des Artistes Decorateurs在法國成立,也促進了應用藝術的發展。它還每年舉行展覽,但是社會并不愿接受工業產品。奧地利和德國的一些組織如維也納工廠等促進了新藝術運動和藝術裝飾兩種風格的融合。
“藝術裝飾運動”一說相對較遲,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1910-1920年期間主要被稱作現代藝術風格。盡管現代藝術在當前現代化的世界中有自己的內涵,但是傳統的制作方式把它和過去聯系在一起。手工制作的奢華部件讓人聯想到法國路易斯時期的繁鑲飾。設計表現出了經典與復古結合的韻味。進口熱帯木材、象牙、鯊魚皮以及金屬被用于展柜上,得到了熱衷時尚的富有階層的青睞。1925年巴黎世界博覽會展出的法國現代藝術風格作品比它的前身更接近現代風格。新藝術運動卻由于它的手工制作方式和微妙的歷史痕跡而更多地被稱作傳統風格。
1925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聚焦于現代設計和工業的成就。從4月到10月,在巴黎的中心相繼有130個展場進行了藝術、貿易、工業以及個人藝術家、制造商和商業機構的展覽。20個國家參展,德國沒有收到邀請,美國沒有參展。法國現代藝術風格展柜的優秀設計師和制造商如下:莫里斯·杜夫蘭(Maurlce Dufrene,1876-1955年)、鮑爾· 弗蘭羅特(Pau1 Fo11ot,1877-1941年)、里昂·賈洛特(Leon Ja1-1ot,1874-1967年)、弗朗西斯· 齊丹(Francis Jourdan,1876-1958年)、安德烈·瑪雅(Andre Mare,1887-1932年)、路易斯·蘇 (Louis Sue,1875-1968年)、賈奎斯一艾米爾·魯爾曼(Jacques-Emile Ruhlmann,1876-1958年)。
現代藝術風格的設計師既可以被歸為根本上的傳統主義者,亦可稱為傾向于現代主義者。杜夫蘭作為現代主義者和使用機械的倡導者,經歷了20世紀30年代從使用木材到使用金屬和玻璃的變遷過程。另一個與摩登而非傳統法國裝飾藝術展柜相聯系的名字是弗朗西斯· 喬丹。他的幾何展柜于1902年新藝術運動的高峰時期在d'automne沙龍展出。他崇尚簡單反對繁復的理念使得他成為前包豪斯建筑學派的現代主義者。喬丹以前慣用木材,但是在1925年他也嘗試使用鋼、鋁以及鍛鐵等材料。
賈洛特繼承了賓的“現代之家”展柜風格,他的展柜線條簡單,并且通常上漆或者裹有綠皮。弗蘭羅特的“純”裝飾藝術風格展柜是新古典主義的,奢侈且貴族化。其他重要的法國裝飾藝術展柜設計師被指責太戲劇化,包括吉恩一麥克爾·弗蘭克(1895-1941年),他以使用不同尋常的材料,如稻草、牛皮紙、羊皮紙、蛇皮、鯊魚皮以及石膏等而聞名;還有安德列·格魯特,他經常使用奢侈的材料。與法國裝飾藝術展柜有關的還有傳統主義者,如蘇、瑪雅以及安德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