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貿易行會,結構的高標準會被傳承下來,但造型卻遭到了忽視。精細的蜜瓜形車削件變得越來越簡單,最后變成了一根簡單的支撐柱。17世紀下半葉,車工元素變得流行起來,螺旋形柱式最受歡迎并且也是最優雅的一種車工形式。在中世紀,這些富有吸引力的車旋部件不僅僅用于椅腿,還用于桌子和配有抽屜的衣柜。這個時期的其他創新工藝有:凸起的帶有斜角結合的面板——與荷蘭的卡斯特精類似,以及骨頭碎片鑲嵌和蚌殼鑲嵌裝飾手法的運用。
1660年,査理二世回到英國,恢復了君主制,奢華富貴又開始流行起來。木工的引進,產生了一些新的展柜樣式,例如獨立單體的書柜。1660-1730年間被稱為胡桃木時代。因為當時胡挑木代替了橡木成為最受歡迎的木材。17世紀貿易發展,航海大國荷蘭和英國成為貿易中心。從中國進口了瓷器,從日本進口了漆器,東方藝術影響了整個歐洲。在英國和政洲大陸的工坊也吸收了這種時尚風格,開始制作自己的東方風格展柜,叫作中國風。
1666年倫敦大火使得25萬多人流離失所。房屋一旦造好,就需要一種快速的方法制造相對廉價的展柜。廉價的藤編椅子坐墊和靠背,由印度藤編工藝得到靈感,這種藤藤編成為當時的時尚并且一直延續到18世紀。藤條也用于雕刻精細的胡桃木坐臥類展柜,如椅、床等。這些査理二世時期帶捐旋造型橫種前高背椅是這段時期的特征和這時使展柜風格的代表。其他類別的展柜,尤其是桌子,有螺旋旋形的柱子,還使用了紡錘形等其他車旋構件。早期引進的折疊桌有可以放下的桌面和可以旋轉的桌腿。書桌的桌面帶有檐邊,由橡木或者胡桃木制成,桌腿為細長的車旋構件。
1688年的改革使威廉和他的妻子瑪麗登上了皇位。君主制重新恢復后,英國完整地接受了由建筑師尼古拉斯· 漢克斯摩爾(1661-1736)和克里斯托佛·潤(1632-1723)引導的巴洛克風格。室內裝飾用了長板條和帶柱頭的壁柱的裝飾形式。不管是展柜還是室內裝飾,雕刻成了17世紀最后30年里最典型的裝飾手法。最著名的木雕師是格林·吉本斯(1648-1720),他取自于自然的水果、花朵、鳥類題材成為了最有名的雕刻。在主顧査爾斯二世和克里斯托佛·潤的幫助下,他的名聲和知名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新教徒胡格諾派中的很多人都是技術精良的手工藝者,他們逃脫了法國的宗教迫害,定居于英國和荷蘭。荷蘭和德國的工匠也來到英國,貢獻出了自己的風格元素。丹尼爾·馬羅特(1666-1752)是法國宮廷的建筑師、展柜設計師、裝飾雕刻師,逃往荷蘭,并把路易十四式帶去了荷蘭和英國。馬羅特引進了裝嵌細工——在荷蘭已經高度發展的技法,碗柜帶有抽屜和門,有鑲嵌細工的嵌板結構,支撐面板的腿部為車旋構件。
典型的威廉瑪麗式腿呈倒置的酒杯狀成兩傘狀,并且帶有X型的橫棖,和路易十四式椅子相似。事實上,大量的最新式的威廉瑪麗式展柜和路易十四式風格展柜十分相近。椅子扶手由倒置的S狀構作支撐,X型橫棖,椅背比以往更高。辦公展柜變得多元化、專業化,包括辦公桌 、寫字桌、斜面桌 、桌下可容納雙腳的寫字臺以及櫥式寫字桌。梳妝臺于1680年引進,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高背男孩”,或者“箱子上的箱子”,這類展柜在1700年引進,與角落碗櫥和牌桌搭配使用;落地鐘和落地鏡在裝修精良的室內也很常見。
英式的鑲嵌細工風潮在世紀末結束了,但是荷蘭創新的彎腳(可能起源于中國)深深影響了英國展柜。由線造型與文藝復興時期直線造型上的曲線裝飾有很大不同。在巴洛克后期引進的曲線結構元素的概念,開始于18世紀的安娜女王式,使得英式產生了很大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