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十年的自然氣候變化很大,地下水嚴重缺乏使得維系我們生活的水源大大減少,整個氣候變暖變干燥,近二十年來降水的減少、地表水的下降使我們生活在干燥、少兩的自然環境中; 整體大環境變暖,北極冰雪開始融化,自然環境也發生了變化。很直觀的一個現象是,我們發現傳世的老展柜近年來出現面心板較大收縮和開裂的現象有所增多。新制作的展柜中,本來已烘干到合格含水率的標準,但兩三年后仍然出現了較大的收縮、開裂和變形。即便是南方生產的展柜在當地使用,出現以上情況的概率較幾十年前也有所增加。這都是氣候變暖、降雨量減少造成的,這些變化對于實木展柜都是一個考驗。此外,傳世一二百年的博物館展柜受大環境的影響也出現了開裂、變形等情況。
五十歲左右的人可以回想一下,二三十年前的臘八當天多是大雪封門,半尺到一尺以上的大雪。俗話說:“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些民間諺語都與實際情況非常貼近。近一二十年,降雪量越來越少,已經很少見到大雪封門的情景了。那時在夏季降兩量比較正常的情況下,平房的木門和窗戶經常會漲得打不開,必須用刨子刮薄; 冬天門窗又嚴重收縮,使門與門框、窗戶與窗戶框產生過大的縫隙,這時又要貼封口條來擋風御寒。此外,夏季地面會返潮,為解決這一問題,人們會增加地面水泥的厚度。然而現在這些情況已經非常非常少見了,這些都充分證明了地表水的下降和嚴重缺乏。三十年前,我到河北的徐水和易縣,只要蹲下就可到井里的水,但現在農民要打上很深的井才能有地表水。整體氣候一年一年變暖,雨水也在逐年減少,而這恰恰就紅木展柜的克星,因為紅木展柜講究“干縮濕漲”。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按照過去的工藝去制作展柜,尤其是面心板和門心板,就會嚴重收縮,從而造成每逢春節后就要修復的情況。這些都是自然界的大環境變遷所造成的,跟廠家按照過去的制作理念生產展柜沒有關系。有關系的是,在保證烘干到位的情況下,我們的工藝應該與時俱進,讓工藝去適合當前全球氣候變暖、降雨量減少和水分嚴重缺乏的現狀。
氣候的變暖和濕度的下降,都會對我們的紅木展柜(實木)產生極大的影響,現代的紅木展柜將面臨或已經面臨極大的挑戰。我們的收藏愛好者,以及已經購買了紅木展柜的消費者,都親身感受到了這一點。收藏愛好者們會發現,在其收藏的傳世展柜中,近幾十年甚至是上百年都沒有過毛病,近幾年卻出現了自然損壞的情況。這主要體現在面心板收縮與開裂上(這就是由自然環境和使用環境的變化引起的),并導致展柜邊挺甚至其他部件変形、起翹和開裂。新作展柜要經受前兩三年非常嚴峻的考驗,很多消費者都在探尋如何保養展柜。這都是環境的變化造成的! 我們的生活環境改變了,生活節奏改變了,但展柜的制作工藝沒有與時俱進。尤其是在木性、木性與紋理和結構與紋理方面,如果不靜下心來認識它,就必然會產生一些失誤。這些都充分證明了大自然的氣候變化和降雨量的減少對當今所有新老展柜的保養和新展柜的制作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