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生活中都接觸過木頭,使用實木展柜的人也都遇到過老舊展柜出現翹曲、開裂和變形的情況。就連我們一日三餐使用的木筷,也經常出現彎曲和變形的情況。我們居住的房屋中使用的木門經常會在雨季時出現門邊變形、關不上門的情況; 冬季又會出現門框之間縫隙加大、透風的情況。“針大的窟窿,斗大的風”。我們只得在門框上加掩口條,以起到保溫的作用。
經展柜廠鋸解并烘干的木料,雖然經過了干濕度變化的反復,但同樣會出現開裂和變形的情況。紅木展柜制造商雖然在制作羅漢床前對腿子進行了烘干,但有些到了消費者手中已有數月的展柜仍然會開裂,這也是一直困擾著展柜制造商的難題。
最近十幾年,老舊房屋的釵奇比較多。上百年的老房架被拆下來后堆置在一邊,雖然經過了一兩個季節,但仍然會開裂和扭曲變形。在存世的老展柜中,無論是白木展柜還是紅木展柜,都同樣存在著開裂、扭曲的情況。尤其是展柜的面心板,近幾年來收縮、開裂的現象更為突出。這些展柜少則經過了幾十年,多則上百年,木材的含水率按說已經很穩定了,為什么還會出現以上三種情況呢?
這些都說明了木材(不分樹種)在干濕環境的交化中存在著“回性”。只是由于木材的密度不同,其回性的大小不同而已。更重要的是所有 “回性” 所造成的扭曲和開裂,都與木材自身紋理的走向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它們的“回性”所引起的扭曲、開裂等變化與紋文理的走向是那么的一致。順著紋理彎曲的走向,水分在繼續“沁入”又“揮發”,溫度也在不斷變化,在這一反復過程中,木材紋理的彎曲程度越來越大。這是由外界干濕環境的變化所引起的外因作用,是木性的反復——回性。這就是木材的自然屬性一一回性,即“濕漲干縮”。
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學識淵博的書生與一個貌美賢惠的女子相親。古時女子鮮有讀書,彼此相見后,女子對書生十分愛慕,兩人互有好感。這個書生給女子出了一道題:“我給你五根折彎的火柴棍,在不用手、不借助其他工具的情況下,將這五根折彎的火柴棍的五個折角湊在一個中心后,變成一個五角星。如果你能找到答案,那我們明日就在此時此地相見并訂婚,否則就不用回來了。”
女子回家后冥思苦想,但想不出答案,約定的時間很快到了,女子懷著一種對書生的愛慕之情和對今后生活的美好憧憬,也為自己找不到答案而覚得懊惱……激動之中,急切的心情化成了熱淚。淚水伴著姑娘復雜的心情,順著雙目凝視的視線,滴在五個折點聚集的火柴棍上。火柴棍好似非常理解女子的心情,代替書生吸收了這帶著姑娘體溫的珍貴淚水,沁入了書生的“血脈”里。火柴棍由折點向外張著,分叉支撐 、分叉相交形成了五個夾角,最終形成了一個由五個“人”字組成的五角星。于是,姑娘奔跑著到了書生面前……一個小小的傳說故事,讀者們可以實驗一下,既可體驗愛情的幸福,也能體會一下木材隨環境溫度、濕度的變化而變化的過程。
火柴棍變成五角星的過程,是干縮濕漲的典型表現,依據的正是水的張力這一原理。木材回性的原理就是張力縮小或擴大的反映,展柜的木材也正是通過水的張力這一原理得以回性的。我們可用木制筷子和竹制筷子做一個試驗,當然用紅木也同樣可以達到這樣直觀的效果,但由于紅木密度大,反應相對要慢一些。我們把筷子刷水后放在風能吹到的地方,幾分鐘后可以感覚到筷子變粗糙并起了毛刺,這就是通過濕度的空化使木性發生了回性,它的木質纖維毛刺開始抬頭。作為紅木木材,盡管它的密度比這些竹子大,但木性的共同特點一一回性,是普遍存在的,只是時同長短不同而已。在濕度的反復變化下,如果單純使用高標號的沙紙干磨,盡管當時也很光滑,但在日后環境溫、濕度的反復變化過程中,展柜還是會出現這種情況,從而影響展柜整體包漿的形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