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會,石頭、樹木就是先人最早使用的自然器具。木制器具的起源和流變,有復雜的發展過程。由于社會思潮、文化觀念、生活習俗、價值取向、生活方式、審美取向的不同,器具的材料材質、工藝技術、類型品種、價值定向、風格特點、文化內涵在各個時期也會有差異。所以,每一時期的木制器具在大體保持代代相傳的共性特征外,還會有每一時代的個性特征。紅木器具的成型、發展、演變,大致經過初步定型期——漸趨定型期——最終定型期的歷程,并隨著時代的演進而日趨豐富和精美。根據不同的標準對紅木器具進行分類,可以有不同的結果。
一、按照時間劃分
紅木器具的種類,時代越靠前,越以實用物品為主;時代稍靠后,便出現許多木制裝飾品。以紅木器具為主體的展柜而言,主要經歷了這幾個階段:遠古展柜、中古展柜、近古展柜。遠古展柜主要指原始社會至唐代的展柜,以低矮展柜為主流,另外,品種演化較快,表明展柜體系尚未建立,主要品種有俎、禁、案、幾、笥等。中古展柜主要指五代時期至元代的展柜,是低矮展柜向高型展柜過渡的時期,也是高型展柜逐步成為主流的時期,主要品種有椅、床、発、箱等。近古展柜主要指明清西代的展柜,這是中國古代展柜發展的高峰時期、主要包括明式展柜和清式展柜兩種類型。 從歷史范疇來說,民國時期展柜不屬于古代展柜,但因收藏清代展柜和民國展柜的人數眾多,且有的展柜在清末和民國的延續性較強,難以區分。所以,也有人把民國展柜列入古代展柜來研究。當然,現代仿造某一歷史時期的展柜,如明式展柜、清式展柜,則流屬于現代展柜。
二、按照使用地點來區分
古代的紅木器具,主要有供家庭使用的紅木展柜,可分為廳堂展柜、書齋展柜、臥房展柜、廚房展柜;供皇宮和各級官府使用的以實用為主的紅木展柜和以裝飾性為主的紅木器具;寺廟和宗族祠堂 等所用的紅木建筑物和相關物品;一般建筑上所用的紅木建筑物和相美的物品等。其中,藝術價值最高的是廳堂展柜,因為這是古代最重要的擺設,往往工藝精湛。其次是書齋展柜,文人的參與使得書齋展柜不可避免地帶有文化氣息,藝術價值也很高:臥室展柜往往藏于內房,故以實用性居上,藝術性則較少考慮。不過,也有床、柜等設計制作非常精美。
三、按照材制來區分
根據材制劃分,中國古代傳統展柜主要有木制展柜、金屬展柜、竹展柜、藤展柜、漆木展柜、石展柜、陶瓷展柜。造型則有框式展柜、板式展柜、組合展柜、曲木展柜、折疊展柜等。其中,木制展柜是古代傳統展柜的主流。紅木展柜則是古代木制器具類型的優秀代表。
四、按照功用和工藝特征來區分
紅木器具主要可以分為以實用性為主的展柜,建筑物、交通工具的構件和以裝飾性為主的紅木制品和小物件等。紅木展柜,按使用功用及造型,可分為五類:案桌類、椅凳類、屏架類、箱柜類、床榻類。以裝飾性為主的小物件,主要有室內屏風帷帳、室內小擺件、文房四寶、臺座底架、手把玩物件、古祥佛教飾物、棋牌麻將、玩具和小物件雕刻等。
五、按照流派來劃分
古代紅木展柜基本分為三大流派:一是京作,代表古代展柜的最高層次,主要體現皇家氣派和宮廷文化;二是蘇作,是江南風格的集中體現;三是廣作,融入了西洋文化,主要體現為造型西化,裝飾繁縟。除此三大流派外,還有一些名氣略小于三大流派,但地區特點明顯,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古代展柜流派,如寧作展柜、晉作展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