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深入,設計領域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中西文化的交流與碰撞,這一方面促進了中西設計理論與實踐的融通,使設計理念、方法和評價標準呈現出趨同性;另一方面,在西方強勢文化的沖擊下,中國傳統設計理念逐漸淡化甚至消失。盡管中西和諧思想分屬兩個相互區別甚至對立的文化體系,但在美學理念、審美方式和形式評價等方面卻殊途同歸。將中國傳統和諧觀的系統性、內在性及感性特征與西方和諧文化的矛盾性、外在性及理性特征相融合,建構適合我國當代設計的和諧化設計體系,這對在現代設計中融合時代性和民族性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到現代設計中“和諧”的研究范圍涉及從外在形式到內在理念的各個環節,可以大到產品與自然環境構成的整個系統,小至產品的連接方式、造型曲線和倒角過渡銜接的形式,即涵蓋形式美的數理分析,也包含對設計文化融合的考量,這說明現代設計的和諧化研究具有多尺度、多層次的特點。而中西和諧文化所應用的層面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中國傳統和請諧思想傾向于宏觀系統層面,而西方和諧文化則專注于微觀實用層面,這也使得中西和諧文化過程整合存在著相應的內容交叉與并合,從而合理選擇相應層面的適用內容。中西和諧文化應用層面的比較。現代設計的思維方式傾向于系統化、層級化的邏輯分析,即從整體系統界定設計概念,針對不同的層級確定相應的設計方法,最終逐層遞進地實現設計目標。因此根據實際需求確定設計層次,并形成理性的邏輯分析程序,有利于設計行為的順利展開。現代設計和諧化層次的劃分對應于相應的設計內容和需求層級,各層次的設計理念、應用方法和實現目標也就存在相應的差別。綜合來看,現代設計的和諧化系統可以分為宏觀層次、中觀層次和微觀層次三個層次。
(1)宏觀層次——系統和諧理念。和諧化設計的宏觀層次需要上升到人——產品——社會一一自然(環境)系統的和諧范疇來討論。現代產品設計通常集中在產品本身的實用性、經濟性和審美性,而忽視了產品與整個自然環境的和諧性,從而在完善產品自身功能和美感的同時卻與自然環境需求形成對立,因此在人——產品——社會——自然(環境)系統中需要進行多方面、多層次、多維度的綜合考慮,進而實現產品與環境、產品與人、產品與產品的整體和諧,使人——產品——社會——自然(環境)形成有機的和諧鏈條,將產品的生態價值納入產品價值體系,從而使產品設計在商品化理念的基礎上增加生態倫理方面的考量。
(2)中觀層次一一和諧的設計方式。和諧化設計的中觀層次是連接宏觀理念和微觀形式的中間環節,既需要對宏觀的系統理念進行延伸與細化,又要為微觀形式分析提供明確的概念參照。傳統線性設計模式和循環設計模式是現代產品設計的主要方式,但基本都是圍繞產品需求或存在問題展開的,解決問題是最終目的,而往往忽視了設計過程中各個環節和涉及內容的和諧性問題,如新產品與以往產品的品牌關聯度、系列認知度,以及產品造型的文化語意等。也就是說,要在設計概念與目的之間形成有效的連接,需要對設計方式進行綜合考慮,使之能夠細化與分解原初概念,并形成具體化的操作因素,通過對操作因素的逐項關聯進而實現整體的有效關聯。所以說,這一層次重在具體環節的執行方式與操作方法,是現代設計得以實現的關鍵環節
(3)微觀層次——和諧的形式。和諧化設計的微觀層次即指產品具體形式要素的分析與考慮,這是產品設計最終的表現形式,也是產品設計理念得以實現的基礎。這一層次是任何造物活動和造型設計都必須考慮的,其內容不僅僅涉及具體的尺度與比例、材料與工藝、形態與色彩等形式美因素,而且與影響形式美的人的因素、功能要素、技術要素甚至風格、需求層次、時尚流行文化等要素息息相關,因此最終形式的和諧與否應該是結合預定理念與評價體系的綜合考慮,所以最終形式的確定既有審美因素考慮也包含人的心理體驗、審美傾向及實際需求等要素的分析。
由于和諧化設計過程中涉及多種關聯因素的共生共存,需要對中西方和諧文化進行相應的整合,使之形成完整統一、協調一致的分析理論,進而明確各個層次的應用范圍和具體內容。根據中西方和諧文化的審美表現和應用,基本可以明晰中西方和諧文化中各部分內容的應用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