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滿足了某些特定機構、地區(qū)或群體的社會行為模式需求。就滿足社會行為模式方面來說,家具能夠完全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許多歐洲咖啡廳外擺放的桌椅)。一千多年來,宗教禮拜場所用家具體現(xiàn)了不斷演變的禮拜形式和集體祈禱模式?,F(xiàn)在,若把講經壇安置在教堂中高出長椅的位置, 這種布局似乎沒有什么不合適,這就像不用時把夏克爾風格家具掛在墻上,或在辦公場所內將所有工作臺排成網格狀一般。在所有情況下,當家具所體現(xiàn)出的文化認同意識符合已有的行為模式時,家具就與某一特定社會團體的關系變得更加親密;這種情況體現(xiàn)了家具設計與這些團體的行為和價値觀之間存在相關性。
現(xiàn)在,請考慮一下夏克爾風格家具,并在腦海中回憶一下這種家具的樣子。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你腦海中浮現(xiàn)出的家具形象為:純手工制作的無色木凳、餐桌或箱體。但是,這種形象可能與夏克爾設計風格有點“不同步”。我們來看一下夏克爾文化的發(fā)展歷程: 這-一文化形成于19世紀早期,l9世紀中期達到鼎盛時期,19世紀末期開始走向衰落。在夏克爾文化開始和結束之時,該種家具都做工考良、無裝飾、簡潔實用,并且沒有兩件完全相同的家具作品, 每一件都是獨一無的手工藝術品。另外,家具的制作工藝和材質由制作者和使用者共同決定。在其力請盛時期,所有夏克爾家具和木制品都被漆成奶白色。